「紫式部」與《源氏物語》
讀者 K M Lam 君回應網誌280《惡紫奪朱 vs 姹紫嫣紅》,提到南宋「朱熹」《春日》詩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引起海遠下列一些聯想。
朱熹(1130年-1200年)是南宋理學家,海遠想起同年代一個日本文學家「紫式部」(Murasaki Shikibu;公元973-1014年)。她原名「藤原香子」,是一個日本貴族女子,曾任宮廷女官。其身處那年代,若非出身貴族,女子根本沒有機會讀書識字,更遑論舞文弄墨。「紫式部」以「紫」為姓,是借用其《源氏物語》(The Tale of Genji) 的主角「紫之上」;「式部」為名,來自兄長藤原惟規官拜「式部承」,全名祇是筆名,並非真實姓名。請注意,海遠說的是「紫式部」,而不是「紫色部」;但無論如何,一個日本貴族女子的筆名,帶有一個「紫」字作姓氏,可見「紫」色的確帶有貴族色彩。
「紫式部」在「京都廬山寺」創作了著名作品《源氏物語》(見附圖一),於公元1008年面世,亦即中國宋朝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當時歐洲經歷黑暗時代初期,根本沒有文學;中國雖有詩詞文章,但距離元曲還有三百多年,相隔明代長篇章回小說的出現更遠。故此,《源氏物語》可說是世界上第一本長篇小說。這部日本情欲文學分三部,共五十四帖(章),藉宮庭大內作舞臺,以王侯貴女為主角,描寫日本平安時代京都地區貴族的日常生活情事和悲歡離合情節,對日本文學影響深遠,在世界文學史上亦佔重要地位。
2000年7月19日,由日本銀行發行的日本紙幣,被稱為D系列紙幣,包括面額2000日圓的「貳仟圓紙鈔」是其中之一,該紙幣是為紀念「第26屆八國集團首腦會議」(26th G8 Summit) 和慶祝「第二千禧年」(the second millennium) 誕生而發行。其正面圖案顯示一個「守禮門」(Shureimon),是16世紀建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首里城」(Shuri Castle, Naha, Okinawa Prefecture) 的牌坊;反面圖案則取景《源氏物語》和「紫式部」的肖像(見附圖二),由此可證「紫式部」及《源氏物語》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源氏物語》內的許多故事,背景場所是日本京都府的「宇治」(Uji) 地區,最後十章有「宇治十帖」之稱。宇治亦即日本著名「宇治茶」的產地,市內有很多景點,均以「茶道」及《源氏物語》故事推廣旅遊。「宇治橋西詰」現設有紫式部的石像(見附圖三),以誌紀念。
紫式部身處那年代,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極深;海遠據此反向推論,由「學生 — 日本」的文化推論「老師 — 中國」的文化,相信唐宋時代的中國文化,亦會視「紫色」為貴族色彩。
海遠對「紫色」的演繹,或許已達到「異想天開」的地步?
備註:本文部份資料,參考自《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網頁,謹此鳴謝。
附圖一:京都廬山寺紫式部《源氏物語》創作地紀念牌
附圖二:日圓貳仟圓紙鈔,其背面為《源氏物語》和紫式部肖像
附圖三:宇治橋西詰的紫式部紀念石像
One comment
留下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