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唐宋情懷
海遠在本文介紹又是一幅在日本岐阜縣 (Gifu-ken) 高山市 (Takayama-shi) 「高山陣屋」 (Takayama Jinnya) 拍攝的照片(見附圖),是一書法家的作品,書寫內容是 –
右聯:「忠 上事於君 下交於友 內外一誠 終能長久」;
左聯:「孝 敬父如天 敬母如地 汝之子孫 亦復如是」。
最有趣的是,在「忠」聯的右下寫著「宋丞相文天祥書」。
這幅「書法」,是與另一幅書寫李白詩〈哭晁卿衡〉的書法放在同一展館,見前文Blog 25「阿倍仲麻呂」。
海遠覺得奇怪,文天祥又與日本有何關係?
海遠經長時間思考,最後明白文天祥與日本毫無關係,這兩幅書法在「高山陣屋」並列,祇為表達日本敬愛中國「唐宋文化」的情懷;同時亦展示了「草書」和「楷書」兩款中國書法藝術。
「唐」固然是中國對外聲威最顯赫的時代;而「宋」則是中國對外商貿最繁榮的時代。宋朝富庶,其對外陸路交通雖被北方蠻族所阻塞,卻建立了「海上絲綢之路」。日本雖然沒有派出「遣宋使」,但兩地交易暢通,故此仍然深受「大宋文明」影響。
蒙古忽必烈滅宋,再派兵攻打日本,日本開始對「中土」起戒心。「元」之後的明、清兩朝,都採取「鎖國政策」,與日本的交往極少。日本的文化特色,於是凝固在濃厚的「唐宋風情」之中。在中國本土,宋以後卻經歷「元」、「清」兩朝的外族統治,由少數民族統治文化較高的多數民族,必然採取高壓手法,例如滿清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命令,就是一種「歷史文化心理大清洗」的手段,中土民風,被破壞無遺。
海遠遊日本的京都、奈良,總感覺到那種「古樸淳厚」風味,更接近「唐詩宋詞」的優雅意境。日本人亦承認,他們的傳統文化藝術,例如「花道、茶道、書法」等,都是源自「唐風」。因此,一次日本關西的京都奈良遊,就像走過一次時光隧道,可體驗到一種在中國早已失傳的「唐宋風情」。
備註:讀者如有興趣可到訪「高山陣屋」網頁,包括有英文簡單版本,網址是:http://www.pref.gifu.lg.jp/pref/s27212/。
附圖
2 comments so far
留下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