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歷史
常言道:「歷史由勝利者寫成。」這點民間智慧,橫跨中外古今,就是歷史學家也得承認。
中國的現代史,錯縱複雜,左、中、右派各有支持者,衆說紛紜;就是左派亦有不同分支,經歷新中國的政治動盪,數上數落,不同時刻產生不同的勝利者,也寫成不同版本的中國現代史,令人眼花瞭亂,無所適從。據此,雅帆在網誌20就有〈外國學者談中國現代史〉之說。畢竟,等同史景遷的偉大外籍中國歷史學家,僅如鳳毛麟角,其能力所及的現代歷史細節,亦屬有限,如何去填補這些歷史知識的缺陷和留白?禮失求諸野,「民間歷史」可是不錯的另類選擇。
今年1月31日,《亞洲週刋》二十四卷五期一篇文章,題為〈搶救被正史淘汰的民間歷史〉,介紹一個收藏中國大陸「地方誌」的「民間歷史記錄檔案庫」,雅帆曾經造訪其《民間歷史》網刋版本,被豐富的資料所吸引,故此特別向讀者推薦,網址是–
http://mjlsh.usc.cuhk.edu.hk;
中國大陸版網址是–
http://www.mjlsh.net。
話說香港中文大學設有「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旨在促進國際中國研究學術圈的形成;推廣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陸的瞭解;並為中國研究者提供無償服務。其下建立「民間歷史記錄檔案庫」,收藏反映中國大陸民生的個人回憶錄,進行編目整理,永久存放於中心。另外,徵得作者同意的作品,載錄於互聯網,衍生《民間歷史》網刋,對公衆開放,方便讀者細閱。
根據其網頁資料,該檔案庫的宗旨臚列如下:
(1) 讓目前存留於民間的大量的個人歷史記錄得到珍藏;
(2) 讓民衆參與對歷史的驗證、解釋;
(3) 為後輩留下先人的故事,了解他們的經歷;
(4) 為歷史研究準備豐富的原始資料;
(5) 為作者的後人、鄉親留下可查詢的家庭和家鄉記錄。
其《民間歷史》網刋的目錄簡列如下:
(1) 這樣走過–短篇個人回憶
(2) 家園故事–年青一代的記憶
(3) 階級教育–1950、60年代記錄的村史廠史家史
(4) 民間刋物–民間歷史相關刋物
(5) 民間書架–民間歷史相關圖書
(6) 漫長的路–中長篇個人回憶連載
(7) 民間拼圖–一方水土的故事
(8) 民間文本–民間原始資料庫
(9) 民間影象–舊照片中的民間歷史
《民間歷史》的編者在網頁上呼籲收集文章時表示:
「留下你見證的歷史情節,也是在尋回人生的獨特意義。每個人生活的細微末節,都是歷史的組成部份。對故人的珍貴記憶,記下來,他們就活在歷史記錄中。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歷史網站,邀請讀者來信來稿並推薦作品,參與其中。對回憶文字中可能發生的失誤,也歡迎讀者來信指出。」
網刋指出,收集文章包括個人撰寫的真實回憶錄,出版物或稿件均可,一般要求有真實姓名及地名,因故隱姓埋名須說明。再者,文學加工的作品不在收藏之列。香港中文大學是中國研究的學術品牌,隸屬其下的《民間歷史》網刋在接納文章前,務必經過細意審核,也是文章可信性的最佳保證。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顧問熊景明在接受《亞洲週刋》訪問時(見上文) 精要指出:「民間歷史,就是用個人經歷呈現歷史的細節,並為歷史作注、辨偽,令人看到生動而真實的過往年代。」
在同一訪問中,《民間歷史》網刋編輯林達闡釋:「雖然個人回憶是有局限的,每個人的回憶都可能存在有意無意的偏差,但是,當許許多多的回憶聚合在一起,個體偏差就會被抵消,歷史的真實面目也就從中凸顯。同時,有別於單一口徑的傳統著述方式,以集體回憶建構的民間歷史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細節最豐滿的歷史。」
林達再三強調:「一個沒有歷史感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而所謂歷史感,並不高深宏大,它只是一種感悟。有個朋友告訴我,他父親從年輕就每天記家庭流水帳,一日不缺地記了幾十年傳給了他,他又繼續一日不缺地記下去。我在他眼裏看到的就是歷史感」。
林達補充說:「但是,民間歷史不是報告文學。文學是可以虛構的,新聞報道、歷史記錄,都必須絕對真實。如果當歷史記錄者過於繪聲繪色地追求戲劇效果,讓歷史學家無法判斷哪部分是真的,哪部分是虛構的,以致不敢把這些記錄當真,那將十分可惜。一些作者為了追求故事性,把真實事件經過文學修飾變為小說,我們只好拒收。」
二十世紀中期的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查理士.賴特.米爾斯」(Charles Wright Mills) 在其著作《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社會學想像力) 分析說:
「The facts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are also facts about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individual men and women.」(現代歷史的事實,就是講述每名男女成功及失敗的事實。)
「Neither the life of an individual nor the history of a society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understanding both.」(人們必須同時瞭解一個個人的人生經歷和一個社會的歷史,否則祇屬徒然。)
米爾斯的社會學主要觀點,詳見網誌167《社會學想像力與國際視野》,其中心思想強調個人經歷的重要性,亦是《民間歷史》的焦點所在,同樣都是瞭解社會現象和人類歷史的有效工具。
備註:本文部份資料,輯錄自《民間歷史》網刋網頁,及《亞洲週刋》二十四卷五期相關文章,謹此鳴謝。
2 comments so far
留下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