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與達爾文
2009年2月12日,是達爾文冥誕200周年;他是提出「進化論」而聞名於世的英國博物學家,對西方文明的現代哲學產生極大影响力。今年,西方文化圈中有很多紀念他的展覽活動,詳見網誌118〈探索達爾文〉。
當日明報在A 21 頁國際新聞版的大字標題:〈教廷與進化論「和解」〉,內容引述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和《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的報導: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 (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 下月將舉辦紀念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論》150周年國際研討會,被視為宗教與科學發展新關係的里程碑。教廷新聞辦公室表示,研討會將對達爾文的貢獻作「重要評價」,並且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考察進化論。
另一方面,據外電報導,美國人仍有一半以上堅持宗教信仰,拒絕接受「進化論」;歐洲人則較多持開放態度。由此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個月,「進化論」將會是西方文化圈中的熱門話題。
香港人對這些辯論缺乏興趣,進化論的見解對中國文化來說是毫無新意。達爾文說:「人類是由猴子演化而來」;中國人則說:「我們早已有『孫悟空』這個人猴混合體」。達爾文說:「弱肉強食是硬道理」;中國人卻說:「我們早已有『成王敗寇』的原則」。畢竟,「森林定律」已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主旋律。
香港人或許認為「進化論」祇是西方文明的無聊話題,但既然承認香港是「紐倫港 – New York∕London∕Hong Kong」的一級國際大都會成員,總得要凑凑文化熱鬧。其實,中國文化對於森林哲學仍然有點迷惘,二千多年前,中國哲人已有「性善、性惡」的爭論;百多年前,西方哲人亦出現「人性、獸性」的激辯;兩者的矛盾,都是「未解決 … 未解決…」。
因此,海遠和雅帆決定,日後將用較多篇幅,更詳細的討論達爾文和進化論。
備註:上文所述明報有關標題為〈教廷與進化論「和解」〉的文章,相信部份取材自本年2月11日英國《泰晤士報》駐羅馬記者李察奥雲 (Richard Owen) 的一篇報導,題為〈Vatican buries the hatchet with Charles Darwin〉,讀者如有興趣,可到《泰晤士報》的網頁詳細參考,網址是: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comment/faith/article5705331.ece
One comment
留下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