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與學校
「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學校成了災區之中的重災區,學生的傷亡比率徧高,令人傷心。
據外電報導,日本對地震安排素有經驗,在其市政建設規劃中,指定學校的抗震能力要比一般民房的為高。這並非因為日本政府特別厚愛孩子,而是期望學校在危急時能成為市民的「避難中心」。日本政府估計,一般小市鎮的兒童和家長,每日都會往來於「居所」與「學校」之間,對路綫非常熟悉,即使災難在午夜降臨,祇要能逃出家園,每個人都會本能地跑往學校尋求庇護。再者,由於災民集中,拯救的工作也就能較順利展開。日本人民的最壞設想:即使全鎮房屋盡毁,學校應是最後才倒下的建築物。既然是「一物二用」,日本政府樂於投放較多資源在學校建設中,監管亦特別嚴格。
在中國,人口眾多,分薄後的財力較弱,為了盡快減少「文盲」,採用「多快好省」的辦學方針,也是可以理解。但如果學校建成「豆腐渣工程」,省下來的金錢祇為落入貪官口袋中,一旦出了事故,自然民憤極大。
以中國今日的外滙儲備世界第一,國際財團都想分吃這口肥肉,國家是應該多投放財力在「教育、基建」等項目上。但海遠亦明白,貪污是一個無底洞,更多的儲備也填不滿,這真是一個老大的難題。
海遠不禁質疑,難道中國近年的崛起,祇是建築在浮沙之上?這是一個值得反省的問題。
〔後記:香港電台電視部節目《鏗鏘集》,特別製作與四川地震中大量學校倒塌有關的兩集電視專輯,題為〈是天災還是人禍?(上)與(下)〉,分別在本年9月29日及10月6日廣播,並在其網頁上載,讓各地觀衆可以重溫,為期1年。網址:
〈是天災還是人禍?(上)〉–http://www.rthk.org.hk/rthk/tv/hkcc/20080929.html;及
〈是天災還是人禍?(下)〉–http://www.rthk.org.hk/rthk/tv/hkcc/20081006.html。
2008年10月8日〕
2 comments so far
留下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