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盈霑 梅櫻伴綻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Fukuda Yasuo) 自2007年9月就任後,立即組織一個龐大七十多人的訪問團,於2007年12月27至30日出訪中國,亦是他上任後第一個出訪的亞洲國家,明確顯示他對中國和中日關係的重視。這是繼2006年前日相安倍晉三的「破冰之旅」,及2007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的「融冰之旅」後,另一次被稱為「迎春之旅」的中日領導互訪。
福田首相這次四天訪華內容充實豐富,涵蓋政治、經濟、文化三大領域,主要行程包括:二十八日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及總理溫家寶分別會晤,就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會談;並透過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與廣大中國青年、學生進行溝通;二十九日與溫家寶共同出席中日民間友好團體舉行的早餐會,之後前往天津開發區訪問,顯示日本政府繼續支持中國改革開放、推進兩國經濟合作的姿態;三十日到山東曲阜參觀孔廟,體現洗滌精神心靈的文化旅程。
雅帆特別留意行程其中兩項民間訪問的深層意義,即北大演講和參觀孔廟。這次北大演講,是自1997年當時首相橋本龍太郎的演講後,十年來日本首相首次再在中國進行演講,中國政府特意安排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接轉播,讓中國及世界各地人民,都可通過電視即時收看本次演講的實況,福田首相這次演講可謂不容有失。
另外,福田和夫人貴代子參觀孔廟,據說並非在中方安排行程之內,卻是由日方主動提出。福田曾表示從中國傳入的儒教、佛教和日本的神道教思想,是建構日本文明的基本要素,對日本文化有深遠影響。山東省曲阜是孔子的故鄉,也是儒教聖地,孔廟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福田首相認為要開展外交,必須瞭解對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及雙方的交流歷史,故此希望透過訪問曲阜孔廟,為日本文化追根溯源,並表達今後加強中日文化交流的意願。
綜合這次「迎春之旅」的成果,中國方面,溫總理在與福田會晤後,向記者表示:「我們在會談中,開始規劃未來,包括高層往來,經貿合作,防務合作,地區和國際事務交流與磋商。我們進一步豐富了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內涵,而且都決心完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並以此來帶動經貿合作。我們都把人文合作放在突出的位置。總之,昨天的會談,成果是豐碩的。」
日本方面,福田首相在總結此行時向記者說:「這是一次內容充實的訪問。如果沒有相互合作關係,對地區、對全世界而言絕非有益」。他強調建立良好日中關係的重要性,明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三十周年,希望使之成為「日中關係飛躍發展元年」;他又強調市民層面交流的必要性:「為此,日中兩國國民之間有必要加深相互理解」;並透露雙方已決定將明年定為「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希望通過各個層次的交流,促進日中關係的飛躍發展。福田進一步表示,他在與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已就發展日中關係取得共識:「在此認識的基礎上,今後將具體考慮彼此可在那些領域進行合作」。他又補充雙方同意擴大在環境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以體現構築戰略互惠關係。
話說回來,福田首相於12月28日下午在北京大學發表題為《共創未來》的演講,他首先對溫總理上次「融冰之旅」在日本議會演講時所提出 —「以史為鑒,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開闢未來」— 作出正面回應:「我以嚴肅的心情接受溫總理的這番話,我認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儘管有過這樣那樣不幸的時期,但是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不折不扣地去正視它,並傳給子孫後代。」 (註:溫總理演講全文見網誌24〈櫻花開處 溶冰知時〉。)
他繼續表示日本需要反省過往的錯誤:「還必須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省,以及帶著顧及被害者感情的謙虛,祇有認真的看待過去,並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該反省之處,才能避免過去重蹈覆輒的錯誤。」
他承認發展日中良好關係的前路仍然是困難重重:「然而,事實上,由於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還不夠深,不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有不少人曾經感到,為什麼對方不理解我們的感情,這種不滿的情緒。必須指出,不顧日中關係的歷史及其淵源,尤其是不顧我們所處的國際形勢的巨大潮流等,缺乏大局觀念,以及任由感情用事都是非常危險的。針對這些課題,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坦誠相見,加深相互理解,互相承認差異,了解對方的真實面貌。」
他進一步指出發展戰略互惠關係的重要:「我認為,雙方不應該迷失共有的目標,而且應該保持尋求共同解決途徑的姿態。為了充分利用互相能夠加深對話的巨大機遇來克服困難,日中兩國力求共同承擔重要責任的關係乃是戰略互惠關係。」他繼而闡釋構成其核心的三大支柱,即互利合作、國際貢獻、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
他又提出日中之間推進知識交流也是非常重要,並推介其「北京大學福田方案」,旨在加強北京大學對日交流:「期望肩負中國未來的同學們多了解日本,多學一點有關日本的知識。」他續向北大學生表示:「非常期望使大家中間能夠有更多的同學走上研究日本之路。」
回顧2007年,中日兩國領導同為改善中日關係做了許多功夫,彼此釋出善意,坦誠面對問題,透過交換意見及公開交待,清晰地向中日兩國人民闡釋了兩國政府對推進中日關係穩定發展,所採取的相互諒解和信任態度;並明確地指出了兩國人民應該透過瞭解對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及雙方的交流歷史,去開拓中日關係的新路向。這種態度和路向,正是創制《海遠網誌》所倡導的宗旨。
相對於溫總理上次在日本議會苦心孤詣的演講,福田首相這次北大演講也是深思熟慮,同見真章,雅帆認為這篇演辭亦非常值得每一位中日人民細讀。以下輯錄福田首相在北大演講全文,與及和北大學生的對話,供各讀者參閱 –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北京大學演講會致辭全文
尊敬的唐家璇國務委員,尊敬的許智宏北京大學校長,在座的各位朋友們!在新年即將來臨之際,福田到了,就是“福”到了。今天我有機會在歷史悠久的北京大學同肩負中國未來重任的同學們進行交流,感到十分榮幸。北京大學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教育水準之高為世界所公認,並且還有許多日本留學生在這裡學習。另外,還令人高興的是,聽說我的母校早稻田大學同北京大學之間有著長期活躍的交流。我希望將成為明天中國棟樑的同學們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日本的了解,學習有關日本的情況,我想借此機會提出一些有助於加強北京大學對日本的研究和對日交流的方案,有關其內容我一會兒再做詳細介紹。
下面,我希望佔用大家的一點時間,就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把我日常的一些想法向各位做個介紹。
這次我訪問中國的目的在於,進一步鞏固自去年秋天以來,以強有力的步伐發展起來的日中關係的根基,並將這一關係提高到新的層次。日中關係除了和平友好之外,而別無其他選擇。在這一《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時的理念,超越時間,作為日中友好的根本而生生不息!自從締結《日中和平友好條約》以來已經30年了,日中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獲得了作為世界主要國家的地位,兩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有力量能夠為亞洲及世界的穩定與發展作出貢獻。
日中兩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如此機遇時,通過這次訪華,我要向所有的中國朋友們表明的是,日中兩國理應成為建設亞洲及世界美好未來的創造性夥伴!這樣一種我的堅定的信念!
在這次來訪之前,我有機會在東京和中國媒體代表團進行了會見。當時我指出,而今的日中關係正在迎來第二個春天。因為我已經在兩國到處都能看得到期待構築嶄新日中關係的願望的萌芽。這次我的來訪可以說是迎春之旅。我知道中國有句話“梅花和櫻花常常相伴著開放”。我認為,這次讓梅花綻放能夠共用春天的爛漫,盛開的櫻花。我想以胡錦濤國家主席為首的中國領導以及兩國人民一起為此作出努力。
同學們,你們怎麼看待同隔海相望的鄰邦,同有著兩千年歷史的鄰邦日本和中國的關係呢?溫家寶總理在今年4月訪日的時候在我國國會上表示,強調“以史為鑒,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開闢未來”。我以嚴肅的心情接受溫總理的這番話,我認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儘管有過這樣那樣不幸的時期,但是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不折不扣地去正視它,並傳給子孫後代。
戰後,作為自由民主國家而獲得新生的我國一貫走和平國家的道路,並致力於同國際社會的合作,我覺得,這是值得自豪的。但是我認為,在感覺這種自豪的同時,還必須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省,以及帶著顧及被害者感情的謙虛,只有認真的看待過去,並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該反省之處,才能避免過去重蹈覆輒的錯誤。同時,在縱觀日中漫長歷史時,我們不應該忽略雙方之間更加悠久的成果豐碩的交流。從歷史性的邦交正常化之際已經經歷了一代人的兩國。伴隨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在此背景下,我們應該將如何把握我們之間的關係,又應該如何去建設它呢?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大刀闊斧地改革國內制度,同時積極推進對外開放,並於2001年加入了世貿組織。目前,已經成為GDP和貿易額分別名列世界第四和第三的國際經濟中的主要成員。中國經濟的飛躍發展不僅給日本,而且給亞洲及世界帶來了很大的利益。在政治方面,中國更進一步提高了在國際社會中的存在感和影響力,並就地區乃至世界的廣泛課題給予關注、採取行動並發言。
另一方面,我國為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努力,並取得了成果。在此過程中,雖然先後經歷了長期經濟增長時期和泡沫經濟的破滅,但日本經濟具有牢固的基礎,依然保持著僅次於美國的經濟規模。在政治方面,我們正在以比以往更多的向國際社會明確自己的主張,更為積極地開展國際合作。
日中兩國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加強各種交流與合作,構築起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的關係。借用作為總理致力締結《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的我的父親福田赳夫的話來說,就是《日中聯合聲明》在兩國之間架起了一座吊橋,而《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又使它變成了一座鐵橋。從那時候起,許許多多的兩國國民走過這座日中之間的橋樑。如今,每年雙方的往來已經達到近500萬人次。
在經濟方面,當前雙邊的年貿易額已經超過了兩千億美元,而且日本是最大的對華投資國。明年是“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也是人們期盼的北京奧運會之年,我願進一步促進日中交流的這一勢頭,使《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週年的2008年,成為日中關係飛躍的元年。
另一方面,在縱覽世界潮流及時代大局之時,日中兩國絕不能僅僅滿足於相互友好的現狀。正如大家所親身感受到的那樣,當今日中兩國已經成為影響變化顯著的亞洲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發展方向的存在,全世界都在關注和期待著我們。我認為,日中兩國的未來不是選擇合作還是對立的問題,而是如何尋求有效的、負責任的方式開展合作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構築戰略互惠關係恰恰是時代潮流對我們的要求。
在認清這一時代潮流和世界潮流的同時,日中兩國應該正視彼此政治、經濟的重要性,並且為解決地區和國際社會的諸多課題而探討如何進行合作。《易經》中有句話說“利則對”(應為「麗澤,兌」;詳見附註),我想如果使日中兩個池中的水流相連,給周邊帶來滋潤的話就更好了。如此,日中兩國以具有為亞洲及世界的穩定發展作出的貢獻的能力,這對兩國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機遇。
兩國在許多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共同的目標和準則也在逐漸增加。這也可以說,是在利用這一機遇上發生了重要變化。不必說履行世貿組織的國際標準、經濟標準,只要雙方都能夠履行提高透明度、完成解釋責任等政府應當承擔的國際義務,那麼對話與合作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另一方面,兩國之間仍然存在著有待克服的課題。在日中這樣的兩個大國之間,在所有問題上都取得一致的看法及立場是不可能的,冷靜的討論和對待分歧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事實上,由於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還不夠深,不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有不少人曾經感到,為什麼對方不理解我們的感情,這種不滿的情緒。必須指出,不顧日中關係的歷史及其淵源,尤其是不顧我們所處的國際形勢的巨大潮流等,缺乏大局觀念,以及任由感情用事都是非常危險的。針對這些課題,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坦誠相見,加深相互理解,互相承認差異,了解對方的真實面貌。
古話說“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基礎上,把眼光放在兩國之間所存在的共同利益,並且努力使其擴大。我認為,雙方不應該迷失共有的目標,而且應該保持尋求共同解決途徑的姿態。為了充分利用互相能夠加深對話的巨大機遇來克服困難,日中兩國力求共同承擔重要責任的關係乃是戰略互惠關係。
下面我來談談構成其核心的三大支柱,即互利合作、國際貢獻、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
首先是互利合作。戰略互惠關係的第一個支柱是互利合作。在日中兩國相互依存關係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國的順利發展是關係到日本發展的重要問題。本著這種觀點,在過去三十年裏,對中國所致力的改革開放,日本一直是官民並舉地提供政府開發援助等一系列的資源與合作。另外對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上,日本政府很早就表示了支援。那是因為日本國民堅信,支援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努力,不僅有利於中國的未來,而且也有利於日本,乃至亞洲及世界的正確選擇。
200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週年,是值得紀念的年份。能在這樣的一年舉辦北京奧運會,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了嶄新發展階段,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我對此表示衷心的祝賀,並且深切地期待奧運會獲得圓滿成功!然而在中國,正像日前“十七大”也指出的那樣,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一部分負面問題也顯現出來。比如人們經常提到的環境惡化,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差距擴大等等問題。關於環境問題,日本在70年代有過慘痛的經歷。在日本經濟取得高速發展過程中,發生了諸如水俁病、疼痛病、四日市喘哮病、足尾礦毒等被稱作四大公害的問題,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幾乎在同一時期,日本還遭遇了石油危機,迫使國家認真採取節約能源的措施。我國雖然被稱為比社會主義國家還要社會主義的平等社會,但是隨著全球化的進展,最近收入差距的問題也變得逐漸嚴重。今天溫家寶總理告訴我,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中國目前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在這個過程當中對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抱有堅定的信心。今後我們願意在同中方協商的基礎上,把合作重點從支援改革開放轉到協助實現和諧社會方面,這樣做將促進中國穩定和發展。對作為朋友和鄰邦的日本來說,也是很可喜的事。
在此方面,我認為尤其重要的領域是環保和節能的領域。關於日本所經歷的公害及其對策等,我們願意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拿出來,供中國國民參考。目前,日本擁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節能技術,我在今天的首腦會臺上提議,為了推動日中雙方的環境合作,在中國國內建立起以資訊傳遞及網路化為目的的日中環境資訊平臺,以及節能環保合作諮詢中心,並得到了中方的贊同。我們還準備用三年時間開展一萬人規模的環保和節能方面的培訓,邀請大批中國的專家和在一線工作的工作人員到日本分享我們的經驗。
此外,為了發展互利合作,必須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絕不是日中對立的課題,而是關係到兩國發展的日中合作的課題。特別是為了保障經濟的健康發展,維護民眾的安全,讓民眾放心,在加強打擊假冒產品盜版的措施方面日中兩國有必要通過合作加以有效的應對,為了擔負起在國際社會中應有的責任和義務,需要官方和民間攜起手來發揮主體作用,顯示出作為國家積極保護知識產權的姿態。
日前,在北京召開了由日中相關部長出席的首次日中經濟高層對話,雙方在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貿易、投資、經濟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對話。我希望在互利合作的精神下,進一步推進此類對話,並深切地期待今後通過對話使日中間的合作逐一具體落實。
其次,戰略互惠關係的第二個支柱是國際貢獻。我們都知道,在無國界的時代裏,人與人、物資、資金、資訊等一切都能夠輕易地跨過國界。這不僅帶來發展與合作的機會,而且也帶來金融危機連鎖反應,傳染病擴散等諸多風險。為此,日中兩國政府必須攜手擴大機遇,抑制風險。對此,兩國不應只埋頭于狹義的日中關係的運營之中,還應該把目光拓展到兩國關係地平線的彼岸,順應世界潮流,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發展進行合作。
在此,把我的幾點考慮介紹給大家。
首先,我想講一下與恐怖鬥爭的問題。昨天,巴基斯坦前首相貝布托遇襲身亡,任何理由都不能使恐怖活動正當化。強烈譴責這卑鄙行為的同時,對貝布托及遇難者表示哀悼。對包括日中在內的國際社會來說,反恐鬥爭是共同的課題,我希望在這個領域裏面,日中進一步推進合作。
下面我講一下氣候變化問題。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所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這也是關係到我們如何誠懇地對子孫後代負起責任的問題。在日中雙方相互理解對方立場的前提下,兩國應該作為負責任的主要國家,為問題的解決而互相合作,盡最大的努力。我願在此強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今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變化框架是不可或缺的。此外,在考慮到東北亞的和平與安全時,最迫切課題是有關北韓的問題。儘管我們對最近在北韓半島無核化進程中取得一定進展給予評價,但是能否進一步推進這一進程,以更加鞏固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目前正處於重要的關口。此外,我們還希望在解決無核化問題的同時,要解決綁架和導彈等問題,清算不幸的過去,進而實現與北韓的關係正常化。我準備為此繼續加強日朝對話,並為此同作為六方會談的東道國,發揮重要作用的中國,繼續保持更加緊密的聯繫與合作。作為涉及到國際社會和平及安全的問題,還可以提出,包括安理會在內的聯合國改革事宜,特別是為適應戰後六十多年來的國際社會變遷,改革安理會使其有效的擔負起日益重大的作用,這是整個國際社會所面對的課題。我希望,在這方面也一定要加強對話,通過日中合作推動改革向前發展。當前,非洲仍然面臨著非常嚴酷的現實。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由於疾病、營養不良等原因,每千名兒童中就有166名在5歲前喪生。明年5月,為了討論非洲開發的戰略及具體的措施,以“奔向欣欣向榮的非洲”為主題,日本政府將在橫濱舉辦“第四屆非洲開發會議”。
據了解,中國已在開發廣大非洲方面開始進行對話。為此,我認為,如果日中兩國能夠攜手開展幫助非洲持續發展、救助貧困的合作的話,那將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希望,一定能夠實現這一合作。我衷心希望,通過與中國國民的這些共同的工作,讓日中合作的美麗花朵開遍世界各地。
最後一個支柱,是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正因為我們是近鄰,所以往往彼此應看到對方不理解自己而產生煩燥的心態。應該如何相互看待對方這一基本認識,也似乎在發生著動搖。從日方來看,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長足發展的中國,一下子顯現在眼前,還沒有做好心裏準備,該怎麼和中國交往的這種疑念。而對中國而言,也同樣面對著在國際社會上力求承擔更大作用的日本也似乎產生著一種複雜的心態,我們需要為進一步加深相互理解而付出努力。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實踐起來卻並非容易。為增進相互理解,首先需要彼此之間進行頻繁地交流。只有真正達到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相互信賴。我認為,為了促成對話,理解信賴的良性迴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以下三方面的交流,一是青少年交流,二是知識交流,三是安全保障領域的交流。特別重要的交流之一,就是開始於去年的日中之間的大規模的青少年交流項目。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一代正是未來的希望,明天的日中關係也要靠你們來建設!政治、經濟固然重要,但為了構築長期穩定的日中關係,雙方要從展望五十年後,甚至一百年後的長遠角度,逐力培養能夠加強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差異、相互學習的人才。
正如常言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需要堅持長期的努力!訪問日本的中國高中生回國的時候都異口同聲的說,日本並非想像的那樣,發現了全新的日本。他們通過耳聞目睹以及親身體會,消除了以往的成見或偏見,無疑增加了對日本的了解。同樣的,訪問過中國的日本高中生也是如此。一位日本男高中生在回憶起住宿過的中國家庭時,這樣說道:“通過非常愉快的家庭寄宿和學校交流,我感到中國高中生和日本高中生沒有什麼兩樣,大家是那樣的友愛,又是那麼的活潑,等他們和我們都長大成人的時候,我想真正的世界和平就會到來了,我從心裏感謝那些給予這次機會的人們。”
日中之間推進知識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在日中兩國的年輕的學者之間,不僅就日中關係,而且還就廣大的國際形勢展開討論,有著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敏銳的察覺到世界動態和時代的變遷,從而把握日中關係發展的方向,需要具備這種視野。如果能通過日中合作,培養出具備國際視野的有識之士,造就出大批有助於解決地區及國際社會的各種人才,我相信日中兩國就會成為世界上值得自豪的夥伴。
正如在開頭所講的那樣,我真誠期望肩負中國未來的同學們多了解日本,多學一點有關日本的知識。為此,我願提出旨在加強北京大學對日交流的建議,也就是今天給我演講機會的北京大學。這項建議叫做“北京大學福田方案”,具體包括以下三點內容。
第一, 學術研討會。在今後的兩年裏,以聯合國改革援助第三國聯合國維和活動、環保節能等全球性課題為主,邀請北京大學學者赴日本參加研討會。
第二,明年從北京大學的同學們當中選拔100名學生,以及從附屬高中選拔50名學生分別到日本進行進修。
第三,繼續幫助日本研究中心的集中授課工作。
我由衷地期待,通過旨在加強對日交流的“福田方案”,雖然規模不是非常之大,但是我非常期望使大家中間能夠有更多的同學走上研究日本之路。
而關於安全保障領域的交流,不久前中國軍界首次訪問日本,這是一件對日中兩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令人感到非常高興。2008年,將輪到日本防衛大臣海上自衛隊訪問中國,安全保障是立國之本,也是直接關係到兩國國民感情的問題。也需要提高透明度,打消互不信任,消滅在萌芽之中,並培養起信賴的土壤。借於此,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促進安全保障和防衛領域的日中交流的對話的蓬勃開展,向雙方防務部門提供與對方的有識之士開展相互交流機會,促進廣泛領域的相互理解,這點是至關重要的。在此次首腦會談中已經就日中雙方將為些作出努力達成共識。以上我談的是日中兩國戰略互惠關係的戰略支柱。總而言之,我認為順應世界的潮流來指明日中關係的發展,開創這一未來的姿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堅信,只要日中兩國作為對國際社會富有責任的大國,著眼于國際大局,不辜負世界之期望,致力於互利合作國際共信法,那麼就可以逾越各自立場的不同,構築其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從而成為富有創造性的夥伴。
以通過日中共同進行的創造性的事業,雙方建立起一種為全世界所依賴的關係。當我們想到這些,心中不就會充滿希望了嗎?我衷心希望日中兩國不應該相互挑剔差異,而應該成為面向共同目標,為世界攜手成為一對真正的朋友。我一邊對大家講這些,一邊再次深刻感受到政治家所肩負任務之重大,以及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的無限的前途。今後,日中兩國關係之路或許不會總是那麼平坦,但是我認為越是在那樣的時候,面對那些雙方時而出現的情緒和狹隘的言論,我們政治家越是不能隨波逐流,把日中關係一步又一步紮實地向前推進。給大家留下開創亞洲和世界嶄新未來的道路,這也是我作為政治家的使命。把日中兩國聯繫在一起的不單是利益和利害關係。日中兩國是具有悠久交流歷史的鄰邦,不但有相通的文化及傳統,而且也有在交流過程中形成的相互依靠的基礎。比如說像日本在即將演變成接待國家時期的“明治維新”一詞,就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代那裏。另外,今年文化體育交流年所開展的一系列交流活動,使雙方產生了一系列的共鳴,這不僅是因為兩國有共同基礎的緣故嗎?追求人權、法制、民主主義等,普遍價值固然重要,但是另一方面我認為,正是這種深深紮根于日中兩國的基礎和價值觀同樣重要。
我懷著這樣的心情,以及期望兩國國民更加珍惜日中兩國特別關係的願望。這次我還將訪問曲阜,中國偉大作家,也曾在北京大學任教的魯迅先生當年留學日本,與藤野先生等眾多日本人相識。我想這些人士的相識對以後中國的變化無疑產生巨大的影響。一想到這些相識,這恰如日中高中生交流給許多年輕人帶來了數不勝數的收穫。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故鄉》當中這樣寫道:“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不再說了。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前進,共同開拓,共同締造美好的未來吧。謝謝大家!
備註:上文輯錄自《中國網》,網址是:
http://big5.china.com.cn/zhibo/news/2007-12/28/content_9449370.htm,謹此鳴謝。
附註:根據《中國評論新聞網》(網址是: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分析,有關福田康夫在演講中所引《易經》「立則對」一句,有媒體報道,其意是:祇要你去做,或是贊同就是對的。「立」與「破」是對立的。不過,翻查《易經》,不論福田所講的是「立則對」(《中國評論新聞網》的譯文本) 或「利則對」 (《中國網》的譯文本),可能其實是發音近似的「麗澤,兌」。根據《周易.兌卦.象義》:「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麗澤」意爲兩澤相連,其水交流猶如君子朋友通過講會而交流認識、學說。其意義一:澤水相連,相互流通、相互滋益,象征喜悅;君子因此樂于結交良師益友相互講解道理、研習學業,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其意義二:兩個澤水相連,滋潤萬物,所以萬物皆悅。雅帆未見原文,但傾向同意以「麗澤,兌」的意義一較合講辭原意。(以上備註部份資料引錄自《中國評論新聞網》,謹此鳴謝。)〔後記:根據日本外務省網頁提供福田首相演講全文的中文版本,確定應為「麗澤,兌」。2008年1月8日〕
〔後記:以上的中文譯文由中國傳媒網頁提供,與日文原文難免稍有出入,還望讀者見諒。讀者如有興趣閱讀官方發表福田首相的演講全文中文版本,可到訪日本外務省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該文的網頁,網址是: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china/speech0712_c.pdf;至於日文版原文 (福田総理訪中スピーチ『共に未来を創ろう』),網址是:http://www.mofa.go.jp/mofaj/press/enzetsu/19/efuk_1228.html;並有英文版本 (Forging the Future Together -Speech by H.E. Mr. Yasuo Fukuda,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a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cember 28, 2007),網址是: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china/speech0712.html。2008年1月8日〕
福田康夫精彩答問北大學生
主持人:我們非常感謝福田首相充滿了智慧思想的講演。同時,我們也非常感謝福田首相提出的“福田計劃”來支援北京大學與日本的大學和青年學生的進一步的合作。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福田首相!下面,我們開始提問。
北大學生:尊敬的福田先生您好,我是來自北京大學05級物理學院的。剛才您曾多次提出,日本要加強發展同亞洲國家的關係,與中國的關係。您能不能具體說明一下,日方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另外,您能不能對比一下您的父親福田赳夫先生,對比一下你們兩個人的政治主張呢?
福田康夫:日中關係如何使它加以發展,關於這個問題具體怎麼辦,應該說這個問題是從多方面的,而且在諸多領域裏面已經開始了這種合作。如果逐一的舉例,恐怕花上今天一天的時間都不夠了。今天,溫家寶總理和我也談到了很多的話題,也就是說我們雙方的合作關係如何去發展、加強。它的具體內容當然是政治方面、經濟方面,再就是我們剛才一再提出的人員交流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交流等等,我們都談到了。
環境保護的問題應該說大家考慮未來的時候都很擔心的問題。我們如何對待這些問題,關於這些我們也談到了非常具體的一些內容。前面我也提到了,幸好的是,環境問題在比較早的時期日本就已經開始非常認真地對待了,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應該說現在在全世界(日本)是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一個國家。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的技術,比如應該用什麼技術,該怎麼辦,我想這些事情我們有很多的經驗可以和中國方面進行交流和提供。我們準備邀請一萬名中國有關人士到日本來了解和學習這些方面的技術,我們也提出了這個想法。我們在諸多方面,在諸多領域來發展我們的關係。不僅對我們的雙邊關係有利,而且對中國能順利的發展,對日本的經濟、日本的社會,或者對日本的外交、政治等等方面都是有利的。
所以,目前中國正在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們日本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中國。我不舉出具體的例子了,我想按照這個思路來說,剛剛提問的這位同學你也可以思考一下,讓我們大家一起思考,拜託大家了。還有一點,剛才問到我的父親的政策。我的父親“以和為貴”,這就是他政治上的信念,所以他不喜歡衝突。“角福戰爭”是日本比較激烈的政治交鋒,但是我們要以和為貴,大家要在友好的相處過程中共同發展,這就是基本的想法。
所以,大概三十年前,去年是“福田主義”被提出三十週年,日本絕不做軍事大國,而且和其他國家之間要開展心心相印的外交。那就是福田主義的精神,就是當年提出發表的這個主義。福田主義在東南亞國家被給予了很高的肯定,大家以前認為日本只是提供一些錢,給予援助,但是知道了這個主義的內容之後,友好相處,大家都接收了日本的做法。這是日本三十年前提出的主義,現在日本和東南亞的關係非常之好,心靈的交流。我們去訪問亞洲國家的時候,很多人提出了心和心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心心相印的這種心靈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時刻要想著心靈的交流,我認為這非常重要。我可能泛泛地講,比較籠統一些,但是基本是這樣的想法。
北大學生:福田首相,歡迎您來到北京,來到北京大學。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研究生,碩士生二年級,我叫徐蓓。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學的學生向您表示衷心的歡迎!下面我用中文來提問。大家都知道,中日已經締結的戰略互惠合作,在這個大的框架下,中日兩國未來在具體的哪些方面可以進行合作?日方對此有那些具體的計劃或者措施?謝謝。
福田康夫:謝謝您對我的歡迎,代表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向我表示歡迎,非常感謝。你對我提出的問題就是戰略互惠關係,為此做什麼。我想這兩位同學的問題比較相似,內容比較相近,那就是:是不是女性之間的互惠關係嗎?我想,因為您的日語講得非常好,所以希望你到日本來,到日本的大學學習。日本婦女在社會上的活動可能與中國相比要落後要滯後。你到日本就向日本介紹說,中國是這樣的,婦女能夠在社會上發揮這樣的才幹,生孩子,還能繼續工作,而且收入也很高。我希望你到日本宣傳一下,這就是互惠呀!你在日本學習,而且,還要把你作為一個婦女在中國的地位和在中國的立場到日本做宣傳,現在日本也在致力於提高婦女地位,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中國學習,希望你能夠到日本多多傳授這方面的經驗。
主持人: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再有一個問題。
北大學生:福田康夫先生你好,我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四年級本科生,歡迎您來到中國,來到北大。就像您剛才的演講中提到過的,您將這次中國之行成為迎春之旅。那麼我想問一下,您認為此次來華已經取得了,或者即將取得那些成果?謝謝。
福田康夫:我今天和溫家寶總理會見了很長時間,可能超過了兩個小時,非常坦承地互相直言不諱地交換了意見。而且我認為,當然不是所有的方面,幾乎在大部分的主要方面都達成了共識,這是非常好的結果。我們能夠達成共識,達成一致的事情必須付諸實現,我們要把它落實,要能夠兌現。在我們的這種交流對話當中,有很多細緻的問題。這些一個一個的問題,就是要通過進一步的加強日中關係。通過加強日中關係,兩國的關係加在一起變成更大的關係,為亞洲,為世界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理想,你們是不是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崇高的理想?如果構築這樣的日中關係,那麼亞洲的日本和中國將不僅僅是為亞洲,而且能夠為全世界帶來好處就好了。
我想,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一點,也希望你們年輕的一代更多的考慮日中今後應該如何開展合作,建立什麼樣的關係。不僅僅是講到今天為止的關係,而且是今後應該如何做,這是賦予我們的非常大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們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這個裏面來。年輕的一代,你們是創造未來的,包括環境問題,在我有生之際這個可能不能克服,但是你們到了像我這樣的年紀,如果北極的冰全都消融了,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你們的未來,你們要覺醒,要採取行動才行。這些事情呢,光靠你們不行,光靠日本也不行,必須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我想和你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們才要開展兩國的青少年交流,雖然是非常微薄的事情,但是開展福田計劃的原因也在於此。
備註:上文福田與北大學生對話輯錄自《中國網》,網址是:
http://big5.china.com.cn/zhibo/news/2007-12/28/content_9449744.htm,謹此鳴謝。
One comment
留下回覆